理论前沿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理论前沿
​提升职业院校教材质量的关键路径
发布时间: 2020-09-21

多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指导下,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成效显著,教材建设也成绩突出,但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质量问题。因此,加强职业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教材质量刻不容缓。为加强职业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提高职业院校教材质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狠抓教学、教材、教法改革……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完成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和修订、在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上加强区域教材规划、建设与“465”现代产业集群对接的专业课教材等重要任务。《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也从规划、编写、审核、选用等环节要求教材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强化全流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支撑,力求提高职业院校教材的实用性,增强服务国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职业教育正在全面深化改革,从“层次”走向“类型”,加强职业院校教材建设,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教材质量需要贯彻执行各项政策方针,探索行之有效的关键路径,推进职业院校教材类型匹配、编撰精良、内容实用、监管到位、使用有效。

一、类型匹配:转变教材模式,以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规划设计教材

职业院校教材质量的最大问题在于职业院校教材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教材模式与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不匹配。因此,落实《规划》政策要求,首先要转变模仿普通教育教材开发的模式,以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规划设计教材,实现类型匹配。

第一,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课程体系比普通教育更为复杂,因此,需要分门别类、分层分档,根据职业教育的课程实施对象规划教材。职业院校教材开发设计深受普通教育教材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材还是“知识本位”、“学科模式”。事实上,职业教育多样化的专业结构、课程样态要求职业院校教材同样多元化。因此,职业院校教材规划设计需要转变“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模式,统筹考虑职业、知识、学习等不同维度的实际水平,根据职业教育的课程实施对象,基于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实习实践课的实际需求,开发设计多样化、类型化、层次化的教材。

第二,职业教育是面向实践的教育,关注于知识与技能的实践性运用,因此,需要转变教材开发模式,根据职业技能学习与应用的规律设计教材。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学习有着自身的规律,不能模仿普通教育的“学科模式”。在职业院校教材规划的实践上要有所转变,一方面,积极对接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用先进的职业技能理论指导教材内容与结构的安排,始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强调实践性;另一方面,适应职业教育学生看中学、练中学、模拟中学、游戏中学等学习方式,以项目学习、案例学习、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等设计教材内容与结构,体现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类型特征。

第三,职业教育是类型独立的教育,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因此,要充分运用职业教育的自身课程理论,在分层分类的基础上,开发设计“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职业院校教材开发要以科学的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为前提。在职业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统编教材之外,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编写要运用职业教育的课程理论,坚持“能力本位、实践导向”,根据“宽基础、活模块”的宏观结构,以工作过程为分析单元,以项目课程为基础,设计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

二、编撰精良:变革工作机制,以协同创新的团队攻关编写开发教材

职业院校教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由教材编写过程决定,因此,《规划》特别强调“完善编写机制……明确教材编写人员资质要求”。事实上,职业院校教材深受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影响,开发过程相对复杂,往往需要多人分工合作,所以,《办法》规定“职业院校教材实行单位编写制”。新时代,提高职业院校教材质量需要变革工作机制,以协同创新的工作机制编撰教材。

首先,建构“协同创新”的编写团队,充分吸引多方面人才,组建优秀的教材编审队伍,协同开发教材。教材开发不等于写教材,更不是编教材、组合教材,而是需要多元力量协同创新。因此,从职业院校教材的规划设计到编审发行的全过程都要协同创新。在实践上,基于国家对教材的统筹治理框架,参照教材编审的质量要求和编写人员筛选标准,广泛吸引多元主体参与教材开发设计,充分吸纳相关学科专业领域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等参与教材开发。

其次,落实责任分工,充分利用多元主体的优势开发设计职业院校教材,确保职业院校教材的“实用性”。一是借助行业、企业的参与,确保教材开发指向生产实践问题,确保教材内容“实用”,学生学了“有用”。二是发挥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智慧,确保教材开发指向学生需求,确保教材难度适合学生,老师“可教”,学生“可学”。三是依托职教专家,引进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确保开发教材的先进性与规范性。四是充分运用出版单位的专业特长,做好文字编辑与美化,确保教材形式“规范”、“美观”。五是尽可能地吸引教育信息化专家,融合现代教育技术,配套开发教材的电子资源。

最后,做好“协同创新”团队的管理工作,确保职业院校教材编写团队的水平与质量。一是严格筛选进入攻关团队的作者群,在“主编负责制”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培训作者,并且可以根据具体的要求培养作者;二是根据多元主体的具体需求,设置相应的激励措施,通过“项目+资金+荣誉+职称评定”等组合式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参加职业院校教材编写;三是做好攻关团队的精细化管理,建立职业院校教材编写人员信息库,通过专家库的统筹管理,优化协同创新的攻关团队。

三、内容实用:坚持求实创新,以与时俱进的动态开发更新修订教材

教材内容是职业院校教材质量的直接体现。高质量的职业院校教材必须“全”、“新”、“实用”,然而,职业院校教材存在内容陈旧、过于理论、实用性不强的问题。因此,《规划》要求“提高职业院校教材的实用性,增强服务国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新时代,提升职业院校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必须采用“动态开发”的过程管理,坚持求实创新、与时俱进的原则,选择和组织教材内容,及时修订更新教材。

第一,根据课标选择、组织职业院校教材内容,确保教材内容全面、够用。职业院校教材开发必须参照统一的课程标准,在统一课标的基础上,选择有教育价值的内容进入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精炼、准确地呈现。当然,开发的结果可以是“一标多本”的多样化教材。公共基础课要立足于“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要求,强化突出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公民道德修养的培育。专业课要依据教学标准,对接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选择实用的知识技能内容,有效解决教材的设计思路与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相脱节的问题。

第二,坚持“动态开发”的原则,与时俱进更新教材内容,确保职业院校教材内容“够新”。公共基础课要加强系统设计,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育人功效;专业课程要充分反映产业发展最新进展,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不断革新,实时纳入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规范;同时,教材资源要根据时代发展趋势,借助信息技术,配套完善数字化的学习资源与内容。

第三,坚持“按学制周期修订”的办法,持续性修订完善职业院校教材,确保教材的“正确性”与“实用性”。高质量的职业院校教材开发非一日之功,需要经过实践使用的检验后反复修订。职业院校教材开发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在教材试用、推广之后,反思总结教材的使用情况,特别要找到教材内容中陈旧、不适用的地方,根据使用者的建议修订完善职业院校教材内容,在试用中完善,在使用中优化,确保职业院校教材质量的持续性发展与改进。

四、监管到位:规范过程管理,以现代化治理的尺度标准审核发行教材

监管不到位是职业院校教材质量出现问题原因之一。因此,在《规划》之外,单独出台了《办法》,剑指“细”、“松”、“弱”的问题。新时代,提升职业院校教材质量,需创新体制机制,以现代化治理尺度标准监管教材质量。

第一,创新治理机制,完善从“入口”到“出口”的各级管理。一是完善职业院校教材准入机制。落实严格的“三审制度”,坚持“凡编必审”,“编审分离,遵循回避”的原则,从严审核教材质量,在“入口”上杜绝不合格教材进校园、入课堂。二是强化职业院校教材的印刷出版与发行管理,提高教材印制质量标准,由教育部审核发行教材选用目录,规范管理教材发行。三是强化教材选用管理,实施追踪问责机制,提高政府和院校对教材管理的重视程度,多种形式调动学校、行业企业积极性,建构教材管理的“利益共同体”。

第二,优化治理工具,全面提高对职业院校教材的治理能力。一是通过立法和修订相关法规,对教材治理行为赋权。单独出台《教材法》,在《职业教育法》、《著作权法》等法律的修订中进一步明确职业院校教材管理的要求。二是借助信息技术实施职业院校教材的数字化治理。建立全国大中小学教材信息服务平台和中国教材网,完善教材监测反馈机制,充分发挥一线教师、学生、教材编写单位和专业机构等在教材使用跟踪、分析、评估中的作用,根据教材管理的大数据结果,修订、淘汰不适合的教材。三是适当引入教材的市场竞争机制,改变“自编自销”的模式,强化教材管理。

第三,强化职业院校教材开发的保障与服务管理,优化财政投入,做好精准分配与经费使用管理。一是保障供给,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加大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的经费投入,在国家财政投入基础上,多渠道筹措教材建设经费,吸引出版单位、职业院校和更多相关单位的财政支持。二是精准匹配,根据职业教育经费供给总量,编制科学合理的配给方案,精准配置到职业院校教材开发与建设的相关环节。三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职业院校教材经费使用上,优先投入教材开发的重大项目需求,确保经费使用的效率和效益。

五、使用有效: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专业能力,辅助教师学习运用教材

职业院校教材的质量不仅包括教材文本开发和出版发行的质量,还包括教材使用的效果和满意度,因此,“使用有效”的教材才是职业院校高质量的教材。教师是教材使用的关键枢纽,落实《规划》的关键也在于教师。新时代,提高职业院校教材质量,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专业能力,辅助教师学习运用新教材。在实践上,可以依托于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各省市教师培训基地和相关高等学校,对职业院校教师开展有序的新教材培训工作。

第一,加强中高职教师先进职业教育理论、教育理念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培训,转变职业院校教师的思想观念。职业院校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决定了其对教材的使用情况,教材专项培训课程的目标在于帮助职业院校教师树立正确的“教材价值观”和“教材使用观”,彻底转变“读教材”、“抄教材”的教学模式,引导职业院校教师告别“教材崇拜”的错误取向,转向科学合理地运用教材开展教学。

第二,加强职业院校教师教材使用能力的培训,让教师理解教材,会用教材,能够有效实施教材“二次开发”。教材使用需要相应专业技能,针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教材专项培训,要有效提高教师“使用教材”和“加工教材”的能力,重点教会职业院校教师研究教材、重组教材、调整教材、优化教材,助推职业院校教材在使用中从文本教材转化为教师设计的教材、从教师设计的教材到教学中运作的教材、从教学中运作的教材到学生体验的教材,最终实现职业院校教材的“二次开发”和“持续优化”。

第三,强化职业院校教师对教材的批判与反思能力培训,教会职业院校教师超越教材,活用教材并尝试教学模式变革。教材是教学实施的重要参考,但是,有效的教学多是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因此,职业院校教师的教材专项培训,要强化教师对教材的批判与反思能力培训,引导一线教师超越教材文本实施教学,反思批判教材的“有限容量”,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拓展,推动教学模式变革。以此,通过提高教材使用水平,进而提高教材使用的有效性和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


作者:伟平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教育部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和管理政策研究)学术委员会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高浪西路1600号 邮编:214121

联系电话:0510-81838939

Copyright 2017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9025827号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04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