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证融合”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连接职业教育制度与劳动就业制度的核心,其本质是以证书为介质,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的互通、互认,最终达到培养出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立足信息产业,培养信息人才,服务信息社会”为办学理念,扎实推进“双证制度”的落实,逐步探索引入“1+X”证书制度,通过贴近专业选取职业资格证书、以职业技能鉴定作为教学切入点、职业证书计入相关专业课学分、课证互认实现对接“双证书”及“1+X”证书、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主线等措施,在培养具备优秀职业能力的人才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本文系2019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SJA1142)的成果。
贴近专业选取职业资格证书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具有口径“宽”“窄”并行的特点,前者多以技术领域需求而设置,后者则以职业岗位(群)需求而设置。学院通过多年建设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基于毕业生追踪调查、企业用人需求调研、行业专家顾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专业的第一培养技能和第二培养技能,并结合专业口径的特点,选取更贴近的职业资格证书。例如应用英语专业的口径相对较宽,学院以灵活性、适应性为基本原则,选取了托业证书和英国剑桥商务英语BEC中高级证书。再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口径相对较窄,因此选取了专业领域更具权威性的NCAG认证体系。
以职业技能鉴定作为教学切入点
在课证融合视域下,职业技能鉴定的切入点,对最终的鉴定考核结果有直接且关键的影响。学院将理论知识、实训课程、技能培养及结课等教学环节,与劳动部门鉴定指导中心规定的鉴定日程充分结合,确保职业技能鉴定的切入点切实落实在教学中。
此外,为确保学生顺利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学院还利用校企结合、模拟实训、实训基地等资源,针对核心职业技能安排30—50课时不等的、连续的、目标明确的强化训练,力求让学生在全身心投入实训的同时,大幅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及操作的熟练程度。
职业证书计入相关专业课学分
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必须获取的第一培养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学院在积极解读并吸纳国家相关职业标准的基础上,将其列为必修课程,并给予充分的学时保证。相应地,第二培养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则列为选修课,并给予相应的学时与学分计算办法,例如以每16学时计算,初、中、高级证书分别计为1、3、5学分。同时为进一步有效对接“1+X”证书制度,目前学院已将职业证书的范围扩充为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课证互认实现对接“双证书”和“1+X”证书
根据各专业涉及知识面的宽窄,学院实现了相应的成熟解决方案,保证课证互通、互认,无缝对接“双证书”和“1+X”证书。其中,对涉及知识面较窄的专业,直接采取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互通的形式,即以职业技能鉴定要求为蓝本执行教学,以职业技能鉴定结果代替考试成绩;而对涉及知识面较宽的专业,由于必修课程较多,无法以其中某一门课达到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因此学院在当地劳动部门认证同意的前提下,通过教学与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以职业技能鉴定实操考核结果代替技能鉴定实操成绩。由此,学院基本实现教学成绩与职业技能鉴定成绩的互通、互认,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无缝对接。
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主线
为充分保证整证入课、课证互认的有效性,学院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根本,强调以实践教学为主线,进一步引出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思路,尤其对核心专业课,采取理论与实践教学、岗前培训、顶岗实习、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强化训练等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技术能力。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张 润 供稿)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0年3月12日06版